保鲜袋/保鲜膜/保鲜盒/保鲜箱
发改委推动大型冷链物流网络建设, 果蔬采后保鲜迎来新时代 。12月12日即双12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今天小编看到“原标题:发改委推动大型冷链物流网络建设 来源:贝果财经”,的新闻,更是欣慰。
过去,果蔬采后损耗率大一直是无数果蔬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做不好采后处理,不少好的水果根本运不出去、卖不出去,早采、滞销等问题极容易出现,果农、种植户只能看着水果烂在地头,辛辛苦苦一年,又是白搭,直到现在仍有这样的现象存在。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不少地方、有实力的企业等,都开始建设冷藏库等保鲜设施,政府也出台了各种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补贴政策,但对于实力有限的种植户、企业来说,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
尽管冷链物流市场正蓬勃发展,但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目前仍是杯水车薪。据统计,截止2020年,我国果品总产量达到28692.40万吨,但我国果品冷链保鲜能力只有总产量的5.92%,也就是说只有2500万吨水果处于较好的保鲜条件下。
据中物联冷链委的数据显示,我们在果蔬、肉类、水产品上的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22%、34%和41%,而欧美在95%以上,肉类更是100%。为什么欧盟能做到这么高呢?
这得益于欧美发达的冷链物流,有数据显示,早在1939年,美国便拥有2000多辆冷藏车,而我国直到2007年,才有3000辆。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到2019年,我国冷藏车总量达21.4万辆,但平均6500个人才有一辆,而美国平均5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
这次《规划》的发布,可以说是把冷链物流的建设提高到了一个高度,作为国家发布的第一份冷链物流领域五年规划,具有里程碑意义。
《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引。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
在果蔬这一品类方面,《规划》提出,完善果蔬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配套条件,完善果蔬;一公里冷链配套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提高果蔬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减少流通损耗。
《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发改委推动大型冷链物流网络建设, 果蔬采后保鲜迎来新时代。
西安海宏保鲜包装,一直致力于果蔬保鲜包装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推广,与以色列P.B.I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果蔬保鲜技术即物理活化保鲜袋。又引进荷兰V-Fresh果蔬保鲜技术研发出微呼吸保鲜袋,专注于果蔬保鲜行业之发展。在未来,将有更多果蔬产品能处于较好的保鲜条件下,为果蔬生产企业、种植户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果蔬产业也将走上更为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随着冷链设施等的完善,果蔬保鲜采后贮藏,物流运输,货架期等保鲜技术方案将更加成熟。